“相互保”七剑下天山,保险江湖风云再起
壹年一度的保险“武林大会”——开门红即将开启,冷不丁钻出一只绿毛妖怪来。左手一把阿里芝麻剑,右手一把信美流星剑,双剑合璧,上下飞舞。竟是越舞越快,呼呼生风,倏忽间一个“平地青云”,跃至江湖之上,只听双剑铮鸣,湖水汹涌,一根巨大水柱自水中央卷成麻花状向天上奔去。
传说中的“龙吸水”再现江湖!
支付宝与信美保险联手打造的“相互保”,上线不足10天用户便突破1000万,瞬间“吸走”千万级规模的保险客户,引发“哇”声一片。
1.
关于“相互保”,讨论已经很多。有捧的,有黑的。
但如果连现象都没搞清楚,就去揭露“本质”,就显得很扯淡。
凭什么短短数天就能突破1000万,圈粉无数成为网红?
对于市场来说,没有什么比客户认可、客户满意更重要,更真实。
其实数字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市场晴雨表。
参与的人越多,说明越受欢迎,越被认可,越有吸引力。
他们刺出的每一剑,都直击要害,直夺命门。
第一剑: 先后剑。
先交变后摊。和传统保险“预付费“不同,相互保是先上车后买票,先加入后扣费,只要芝麻分达到650分就OK,然后根据实际发生的赔案情况进行费用分摊。相当于”先试后买“,而且”满意再买“,不用花1分钱就能先拥有保障,这样的好事就像”天上掉馅饼 “,能不引发哄抢?
第二剑:分飞剑。
年交变次交。传统保险产品基本都是期交,主流产品更是10年、20年的交费期,一年交一次,但“相互保“一改”老太婆裹脚布“的做法,变年交为次交,每月公示两次,根据公示的赔案数量进行费用分摊,相当于把一年的费用分成二十四期来支出,一次扣上十块八块的,这样的低门槛,可以说是人人交得起,买得上。次交的好处显而易见。好像身边每天都有“保护神”,帮助别人,保护自己。
第三剑:一毛剑。
高费变低费。只要是健康险的产品,其实都不便宜,“相互保“也不例外,但相比较传统产品一年交一次的”大额支出“而言,”相互保“的化整为零就显得费用低多了,一例分摊费用不超过1毛的的承诺,很容易让人产生“只要和支付宝发生1毛钱关系,便能拥有30万或10万元的保险保障”这样的错觉,至于一年要扣多少个1毛,对于参与者来说,并不重要。
第四剑:快频剑。
低频变高频。保险是虚拟产品,而且三年不一定买一次,费用一年才交一次,经常忘记续费是常有的事,和客户很难有互动。但一月两次,一年二十四的“分期扣费”,一下就把原本低频的东西变成了高频,只要你加入,频繁的理赔公示和扣款提醒,让你感觉到保险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东西,时刻提醒着,你的保险又扣费了,千万多保重身体,不然下一个就是你。
第五剑:互助剑。
自助变互助。传统保险,是保自己保家人,指定受益人或继承人,是一种自助行为,买多少受益多少,不买不受益。但相互保更多体现的是互助精神,体现的是成已为人成人达已,有一例扣费一次,没有赔案就没有扣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真正的同舟共济。而且整个过程完全透明,显得公平公开公正。
第六剑:场景剑。
听到变看到。平时保险理赔并不少,但由于要保护客户隐私,通常都是听说谁谁赔了,但具体谁赔了赔了多少,除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更多人不知道。如果定期公布理赔案例,然后再进行互助扣费,真实性便大大提升,由听到变成看到,而看到就演变成相信。实际上把理赔行为的公示变成了销售行为的场景。
第七剑:自由剑。
退出更自由。芝麻分在650分以上的实际上多是一些年轻群体,尊重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就很重要。你觉得不好,体验不爽,OK随时可以退出,可能会影响点芝麻信用,但没有任何现金损失,比起传统保险产品中途退保动辄百分之几十的损失,划算很多。
这七剑,剑剑封喉,招招致命。
我们平时总说要以“客户为中心”,天天“挑灯夜战“研究客户的痛点、痒点,年年开发新产品,探索新话术,但我们从没有真正的走进客户心里,去了解他们的痛点、痒点在哪里。
这些问题客户喊了多少了,市场上折腾了多少年,解决了吗?为什么一直无法解决?大大小小保险公司200多家,还有数量庞大的互联网和中介公司,为什么始终无法突破这些瓶颈?
我们知道看到但一直没有做到的,相互保做到了。
好了,“相互保”一抖剑花,保险江湖便风声鹤唳。
2.
我们一直都说未来的竞争者一定是跨界打劫的,打败你的从来都不是业内对手,而是跨界王者。
尤其是互联网巨头,挟流量以令天下。每一次创新都足以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曾经的余额宝,微信,淘宝,无不如此。
对于“相互保”这个既相互又保险的“怪胎”,保险业从观望到质疑,从惊恐到批判,传递的都是传统保险的“孔乙已”印象,固守成规,拒绝改变。
但随着“相互保”参保人数突破1000万,便已经注定,这是一次保险业标志性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其实说保险一潭死水也有点冤。
相比银行业,保险业开放的更早,市场化程度更高,且从不缺乏创新。
但我们的创新似乎“永远在路上”,而且并不在通往客户的路上。所谓的保险创新,客户从中并没有得到任何实惠。
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自说自话,或自怨自艾,或自沾自喜。
埋怨国民保险意识差?客户不认可?保险密度低?深度浅?事实证明,不是我们广告打的不够,保险知识宣传的不够,也不是大家没有风险意识,不知道保险是个好东西,相互保恰恰告诉我们,我们国民最不缺的就是保险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排斥保险;不仅不排斥,而且喜欢的很,不到10天时间,就有1000万人加入,正说明了没有不想买保险的客户,只是没有对的产品。
羡慕互联网巨头自带流量?挟芝麻以令褚候?支付宝3500万芝麻分达到650分以上的用户,短短几天之间,便调动了1000万,占了1/3,且仍在高速增长。我们每家省级机构的服务号,至少动辄也有数百万级的用户量吧,我们每次投入新产品,甚至来波红包雨,又能调动多少客户真正参与?百不及其一矣。这说明,我们在客户经营上,需要做的还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但时间、市场、搅局者,或许已经不给我们时间了。
之前我们说互联网产品有趣好玩就能抓住客户,而“相互保”并不有趣也不好玩,但为什么在极短的时间内圈粉千万?还有四个字客户更有吸引力,那就是“有用有效”。
对于市场来说,没有什么比客户认可、客户满意更重要,更真实。
不管怎么说,我们长久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相互保”做到了。
也无需否认,“相互保”注定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是一种依托大流量生活平台的规模化实验,其社会价值和隐含风险也难在短期内评估,是“全民医保”还是“圈地绞杀”,时间自有验证。
不能因为怕动了你的奶酪,第一反应就是上老鼠夹子。
实际上我们无须忙着表态支持还是批判,而是应该辩证地看,虚心的学。敏而好学、耻而后勇,是一个成熟企业的基本功。
我们很多传统保险企业都是驰骋疆场多年的老司机,并不缺乏对市场的敏感性,但好学却欠那么一点意思,也明白僵化之耻辱,但后勇却少那么一点火候。
不管是“宝”还是“保”,不管是野蛮入侵还是挟流量以令天下,我们需要的不是怀疑,更不是批判,而是师夷之长以制夷,补已之短以强已。
“相互保”恰恰是倒逼我们提升产品含金量和客户思维的最佳机遇期。
3.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段不断破立的革命史。
不推陈,就难出新,要开拓,惟创新。我们欢迎破局者,可以让我们警醒、思齐和奋发,而不是抵触、惊恐和迷惘。
没有人欢迎入侵的“野蛮人”,但长期的内向竞争必须要引入外向竞争,才能保持一池春水常绿,一山绿树常青。
前面说过,在每年3万亿的保险市场上,200余家保险主体、数千家中介机构和经纪公司在残酷竞争,其激烈和惨烈,可谓有成功有成仁。
但不得不说,这种竞争是内化的竞争,是关在大门里的兄弟间的竞争,死不了人,丢不了命。
但突然门被人从外面撞开了,情境自又不同。
有人惊呼说“相互保”抢了保险业的奶酪。我看不仅是动了传统保险的奶酪,还打了互联网保险的脸。
但更重要的是破局,破多年保险业态一成不变的迷局、僵局、死局,也为互联网保险趟出了一条新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相互保,才是真正互联网保险的开始。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从微保到相互保,互联网巨头一直在试图破局,破传统保险的迷局、僵局和死局,寻找市场的痛点、痒点和盲点,我们不能说“相互保”此次是破局的成功者,痛点的终结者,但至少距离从未如此之近。
我还是那句话,转什么型升什么级,这并不是行业的内部课题,答案不仅在管理层,更在熙熙民间手机里,攘攘大众流量中。
目前传统保险业的开门红大战即将开启,“相互保”的横空出世,对于我们以用户思维来思考产品定位和经营方式,既是一声惊雷,更是一句诘问。
新生事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连诘问的勇气都没有。有力的诘问才是前行的动力。
我无意于为”相互保“唱赞歌,更不会有意给传统保险泼冷水,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反思,反思,反思。
但如果就此认为”相互保“会颠覆传统保险业,就未免太天真。对于数万亿级的保险市场而言,我们需要”网红“,更需要长久且持续的风险规划。
就像当初余额宝之于银行业,微信之于通讯业,淘宝之于零售业,带来的只能是变革,而不可能是颠覆。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感谢“相互保”。让我们知道这个市场并不缺乏风险意识,缺乏的是我们自我革命的勇气。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各位保险“小白”,相互保虽好,但绝不是免费午餐,对于40岁以内的人来说可能“用不上”,而40岁以上的人又明显“不够用”。可以当救命“稻草“,但绝不是”诺亚方舟“。
网红毕竟是网红,玩玩可以,千万别赌上身家性命。
源自微信公众号:燕梳楼
如不妥,请联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