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录回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x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规划》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人口老龄化现状如何?对经济运行全领域、国家综合实力乃至国际竞争力挑战有多大?又该如何应对?11月21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李璐和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截至2018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十三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约增加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8.5%左右。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 李璐:从《规划》目标来讲,近期2022年,中期2035年,远期展望到本世纪中叶。这个目标节点,和十九大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节点是充分吻合的。所以,这份规划其实是为了能够更顺利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对经济、社会全方位都有非常积极和前瞻性的作用。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当下只是老龄化初期,但增长速度非常快。确实要充分做好战略层面的顶级规划,这也是这份《规划》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如果在全球横比的话,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应该是日本,超过30%,虽然我们老龄化程度要低很多,但面临的挑战也是全方位的。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 李璐:这份规范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让大众科学地认识人口老龄化,同时积极有效地认识老龄化的压力。压力是事实,比如对于社保体系、公众服务、家庭功能,都会带来一定压力。但可从积极角度看待当中可能蕴含的机遇,比如养老产业、健康产业这些孕育经济增长动能的机遇。不光是扩内需促消费,还有推动科技发展。
新闻链接:应对老龄化《规划》部署5项工作
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二是,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 三是,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 四是,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 李璐: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5岁以上,我们国家因为跟退休年龄相衔接,一直采用60岁以上这样的标准。客观说,中国老龄化程度并没有到特别严重的阶段,但这个时间节点,需要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相对于这么庞大的老年群体和这么旺盛的需求来讲,现在的服务和产品供给其实跟不上。所以《规划》就提出,要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比如,现在针对一些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专业化,专业护理和康复能力的机构是刚需,但目前这类机构相对缺乏。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日本现在对于产品或消费品,做了老龄化改造商品,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万种,现在整个中国内地大约也就4000种,是日本的十分之一。我看过日本适老化产品说明书,拿拐杖来说,失能的程度和体重什么样,有什么慢性病,一个拐杖是有不同设计的,分得非常细;但咱们拐棍就是拐棍,顶多是调节高度。而且,不光是产品,产品后面的细化服务也差得较远。以后即便生产出来,还有环境问题,在哪儿卖?如何方便买?媒体能不能传递足够丰富的信息?从适老化产品,能看出来全社会整个引擎和导向的改变。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 李璐:《规划》提了5大任务领域,当中都蕴含了两个视角,第一个是,为全社会做什么?第二个是,能够为老年人做什么?这有别于单一针对老年人的规划,把老龄化作为客观国情,从整体上给国家发展做制度设计。所以,尤其强调了部门要协同,中央地方要共同落实,还有全社会来动员的这样一种落实机制。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有人说退休就享清福了,这种观点现在可能较落后。举个例子,我在北京碑林博物馆看到一位志愿者大姐,她说我刚退休不久要当志愿者,讲北京的文化。她讲到碑林对比时,还表示她为了研究这个,专门去国外研究类似文化,讲完之后还让大家打分,去提高。这就是很有朝气的老年文化,在不同维度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这种含金量也许比享清福要高得多。
|
手机扫一扫,直接访问本页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