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回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x
最近读了著名媒体人秦朔和陈天翔合著的《无止之境》,虽已是一名平安老兵,但读起来依然是心潮澎湃。这本书应该是第一部系统介绍和全面解读平安创业成长之路的著作。32年创业史,各种奇迹般的数据,加上故事里的人,观察家可以做多棱镜的观察,分析师可以做多维度的解读,读者们也可从平安成长的故事里看到中国经济腾飞的缩影。
(无止之境 | 平安基金面对面访谈)
书中记录了一个小的故事。在平安成立初期,马明哲董事长为寿险业务的起步而到东洋“求人”。马董去日本取经,拜访了三家保险公司,对方都是彬彬有礼,待客周到,但绝口不谈合作。这让我想起了1994年陪同马董接待日本某大保险公司社长的来访,双方相谈甚欢,但涉及到平安需要的技术合作,对方就左右而言他。那次交谈中的一个数据,我至今记忆犹新。社长介绍他们公司的总资产高达2.3万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我国1993年GDP的三分之二,真正富可敌国;接近平安1993年总资产的2000倍!这个差距,相当于你站在山脚下,跟眼前的峨眉山比身高。二十五年过去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天”时,得益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带来的经济起飞的”地”利,在天与地之间,“人”站起来了,诸多像平安这样的优秀企业崛起。创业32年,平安的总资产成长了14万倍。从保险企业到综合金融集团,科技业务方兴未艾,如今的平安已是全球市值第二大保险集团,跻身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前十强。跳出各种成就的数据和生动的故事,站在我国改革开放42年的角度来看,平安32年的创业史,或许能在“天时地利”之外,挖掘出更有启示意义或做出社会贡献的地方,而这或许也能让大家从某个侧面总结道,平安究竟是怎样的企业:不管教科书上如何定义,从生活体验角度来看,商业文明不过就是让消费者获得他本来应有的安心、体面和尊严。可以设想,一家国际连锁的五星级酒店和一家招待所,本质上都是落脚的地方,但体验有多么大的差异。商业文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个地方的商业文明如果没有培育起来,这个地方的经济无论如何都举步维艰,企业和商家会用脚投票,多次打“振兴“的强心针也没有用。一个行业和一家企业有没有商业文明,消费者也是用脚投票。在计划经济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保险业被定位为“第二财政”,保险的投保与理赔属于“左口袋倒右口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亦官亦商,保险索赔还需要托关系才可能办理。在这种体制下,客户如何奢望在契约保护下获得应有的安心和体面?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平安保险肩负使命而生。平安这条鲶鱼被投入保险市场。竞争带来了比较,不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竞争带来了选择,不再是投保容易理赔难。平安的搅局、改革和创新,培育了行业的商业文明,推动了行业的整体进步。上述概念在今天已经成为常识,但在“常识”成为常识之前,吃螃蟹的人的勇气和担当,拓荒者的筚路蓝缕,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甚至时至今日,并不是每个行业的商业文明都发育成熟,前路漫漫。市场经济像个顽皮的孩童,有时候可爱,有时候捣蛋。可爱之处在于,市场经济给消费者带来福利,并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增长。但它又有多动症,喜怒无常。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发展壮大,大不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最稀缺的资源是企业家精神。套用VUCA模型,宏观经济和竞争环境充满了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变数和未知,大大超出常数和已知,企业家必须是解方程的高手。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企业家的决策不是科学计算,往往基于直觉、想象力和洞察,非共识的,没有标准答案。所以,企业家需要百折不挠的个人意志,洞察趋势和创新突破的超凡能力,统驭组织进行变革的推动与执行能力。马董是大家公认的这么一位企业家,极具创新、突破、自我革命和超前引领的精神气质。平安长期秉承的危机感,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以及竞争、激励、淘汰的三大机制,有效地防止组织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和“内卷化”(Involution),有效保持组织的激情与活力。在平安体系中,平安基金是一家年轻的公司。自成立以来的近十年间,马董带着公司管理层每年滚动讨论公司三年战略规划,持续检视战略规划的执行效果,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马董有一个理论,叫“三多一执行”,“三多”就是指多几步、多平台、多团队,“执行”就是要落地。这样的企业文化铸就了平安基金很强的危机感、创新和竞争意识,也让公司业务受益匪浅。秦朔先生认为,平安是所有大企业中最有专业主义精神的公司。平安对专业主义的追求,可以从早期的公司LOGO中的“专业、价值”中找到注脚。从初期的率先引进核保和核赔制度、精算师制度、国际会计师审计制度,到后来的”三外“(外资、外脑、外体),再到引进LOMA、LIMRA课程认证,帮所有员工建立制式化培训和生涯规划体系等等,平安无不是主动向国际化的专业规范靠拢,快速提升各岗位员工和整个组织的专业水平。以至于当时有一句话:最好的培训在平安,最好的人才在平安。时至今日,“专业”不再是一句价值观的倡导,而是早已内化在标准、流程、制度和平台之中。在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战略方向下,平安对专业的标准已经校准到各行业的国际顶级的优秀企业,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便规模、组织和业务板块扩张了N倍,平安对专业主义的追求,内化为基因,始终留存。最近两年的网红作家塔勒布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想赢,一种想赢得辩论。”日日新,又日新。跨过而立之年的平安,未来,还是想赢;相信,还会赢!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平安微生活」,搜索「pinganwsh」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