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展示小程序后台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624|回复: 0

一个人上午被确诊为癌症,那他中午会干嘛?

[复制链接]

3835

主题

31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239
QQ
发表于 2020-9-8 09: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第九集《相守》的开头,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上午被确诊为癌症,那他中午会干嘛?


答案是:吃饭。


多少人面对生死的态度,都在一碗饭里。


近日,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的“抗癌厨房”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叫它“抗癌厨房”,是因为在这里做饭的,大多是肿瘤医院的癌症患者和癌症患者的家属。


这是一个很“良心”、很温暖的故事,关于活着,关于相守,关于善良。





这是南昌市青山湖区学院路的一条小巷,2米来宽,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仅有一墙之隔。从楼顶俯身往下看,20多个小煤炉在巷子里一字排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同时在这里洗菜做饭,热气蒸腾、油烟翻滚,伴随着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


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热闹景象,和生活里随处可见的图景似乎并无二致,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做饭的这些人多是癌症患者和癌症患者的家属,这方窄窄的天地也因此被称为“抗癌厨房”。

在过去17年里,它的经营者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坚持免费为患者家属提供炉灶、炊具、调味品等,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炒菜一块钱、炖汤两块五、热米饭一块一盒,锅碗瓢盆水电煤全算里面。他们说:“再有钱,来了肿瘤医院也会穷,但是再穷,也要吃口热饭啊。”

是啊,日子再难,也要一天一天过;生活再苦,也要吃好每一顿饭。

一切始于一次求助

“你来就行,我不要钱”


“抗癌厨房”最早要追溯到2003年,那时候,万佐成和熊庚香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开了一个早点摊,卖油条、麻团等食物,顾客里有不少人都是附近医院的患者家属。

有一天,一对中年夫妻找到万佐成,询问是否可以借用他的炉子炒个菜,他没有多想就同意了。“他们的儿子才十几岁,患了骨癌,一条腿截肢了,两夫妻都在这边照顾孩子。小孩一直闹脾气,吵着要回家。外面买的饭菜他都不吃,就想吃妈妈做的菜,这个妈妈找了很多地方都被拒绝了,最后找到我这里。

万佐成和老伴很同情这对夫妇,“我们也是做父母的,听完他们的遭遇很心酸,就说你来炒吧,天天炒都没关系,我不要钱。我反正都是要做早点的,炸完油条的炉火还旺,你来就行。”

后来,这件事可能在病房里传开了,大家听说这边可以炒菜,便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借炉子,“几天时间就来了好多人”。

那时候,万佐成和熊庚香可能并没有想到,这件事他们会一做便17年。


来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再苦再累,都没他们难”


肿瘤医院附近有个地方可以炒菜的事传开后,万佐成夫妇开始面临另一个问题:来借炉子做饭的人越来越多,从开始的几个,到后来的几十个上百个,原本的炉子不够用了,支出也越来越大。

万佐成自费买了十多套厨具和煤球炉,供患者家属在这里炒菜。又因为到这里炒菜的,大多是从江西各地来南昌陪家属治病的,而且多是癌症。“抗癌厨房”就这么叫了起来。


刚开始,炒菜是免费的,后来,常去做饭的病人家属过意不去,提出要付钱。夫妇俩为了让他们安心,同时也为了维持基本的水煤开支,炒一个菜收5角钱。这个价格维持了很多年,直到2016年因为物价上涨,他们才把价格调整为1元钱。

而每年过年期间,厨房是免费供大家使用的。没错,这个厨房连除夕都在开火。去年过年,万佐成和熊庚香去儿子家吃年夜饭,半个小时就吃完赶了回来,“医院不休息,我们就不休息”。


这个价格,自然是不可能赚钱的,甚至要贴钱,除此以外,三百六十五天的无休状态也是考验,但夫妇俩都没有怨言,“到我们这里的,都好可怜。我们再苦再累,都没他们难。”

这方小小的厨房里,有最难熬的病,也有最硬的菜,最暖的爱。

人生之味

“吃饱饭,才能好好活下去”


巷子里的厨房人来人往,炉火不熄,菜香四溢。对许多患者家属来说,这份人情味和烟火气,是他们在亲人患病的重压下,难得的喘息和安慰。在人生的艰难岁月里,在对抗癌症的漫长时光中,那些锅炉里沸煮的、翻炒的、蒸腾的,何止是饭菜,更是生命的气息和爱的证明。


万佐成曾在采访里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有个四十几岁的妇女来我这里买油条,她的母亲十几年前患癌过世了,她很遗憾在母亲住院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给妈妈做点好吃的,如果早点遇见我们,她心里的遗憾就会少点。”

经营厨房17年,每年接待上万名患者家属,万佐成心里明白:有的病治不好,但让病人吃好,家属的遗憾就少一些。


而对患者家属来说,来“抗癌厨房”做菜,也许并不全是为了节省开支,让自己所爱的人能吃到一口家的熟悉味道,让正承受痛苦的亲人能感受到自己的用心,也许是这件事更重要的意义。

万佐成的“抗癌厨房”里,有不会做饭的丈夫为了患病的妻子一点点开始学炒菜,有饭来张口的子女为患病父母学煲汤……在生死面前,曾经不成熟的慢慢成长,曾经依赖惯的开始独立,曾经被照顾的开始照顾他人。


一道道家常菜,浓缩的是父母之爱、子女之爱、夫妻之爱……无数个家庭的酸甜苦辣咸就这样跟着炉火跳跃,随着锅铲翻飞,最后烩成一盘人生之味。

他们的故事

“一起吃饭的地方,就是家”



老夏是“抗癌厨房”的常客。2015年,老夏的妻子被查出宫颈癌,第二年癌细胞转移到脑部,2018年脑部水肿压迫神经,此后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曾经开过饭馆的妻子,现在需要老夏给她张罗一日三餐。妻子生病之后,老夏说自己没想别的,就是“一心把她伺候好”。

送医喂药,做饭擦身,事无巨细,都被老夏承包了。鲈鱼豆腐汤是老夏为数不多的拿手菜。锅里不停翻滚的乳白色鱼汤,如同老夏对于妻子的希冀,上下沉浮,却从未停歇。

对抗癌症,就像一场耗时耗力的长跑,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坚固的心理防线。“我一天到晚除了炒菜宽心一点,在医院里面就像坐牢一样。”对于老夏来说,做菜就是他每天放松自己的方式。日复一日,光阴在三餐中溜走,日头在翻飞的锅铲上东升西降。病房里的病友来来去去,而对于老夏和妻子来说,一起吃饭的地方,就是家。


26岁的邵慧慧在厨房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每天早早来到厨房。

“医院里面有食堂,但比自己做饭更贵,爸爸也不喜欢吃。”为了让患肺癌的父亲吃好饭,慧慧和妈妈每天变着花样做菜。


女儿患上“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肿瘤”后,张美菊没有想不开,“谁家出了这个事,都没办法,只有承担。”

她每天从医院附近买好菜,再拿到“抗癌厨房”加工。母女俩中午炒两个菜,吃不完,晚上热热继续吃,“为了小孩,能节省就节省一点。”

这样的故事,还有多少,恐怕连万佐成夫妇也数不清……

善良是一个环

“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很好的人间”


在万佐成夫妇经营厨房的这些年里,还有来自各方的支持和暖意:

老人的子女曾对老两口做的事情提出过异议,不想父母和癌症病人接触。但在了解父母做的事之后,他们的态度慢慢转变,如今不但不反对,周末还会过来打扫卫生。

露天厨房刚形成时,夫妻俩担心会影响街坊出行,内心忐忑。没想到街坊们不仅没有抱怨,还送来了30个高压锅、20多个铁锅、20多把菜刀和菜板。更有街坊特意送来母鸡,硬塞给熊庚香,面对熊庚香的再三拒接,对方说“你不吃,可以给病人吃啊”。

经常有邻居送食材 图自/腾讯公益

出现在这里的,还有一些无名的志愿者。一位中年男子,从早上8点来这里帮忙,下午4点才离开,每次都会提一些食用油来,也不肯告诉别人他的名字。

2018年2月,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荣登“中国好人榜”。当地政府已经拨款装修了厨房并补贴房租。

……

是这些,让我们相信: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间。

在这个人间,有人选择善良,有人传递善良,有人在善良中获得勇气……所以,善良得以形成一个回环,将更多的爱扣在了一起。

人生无常,唯爱是永恒的底色。

来源:央视新闻、扬子晚报、央视网、深圳晚报、东方女报、新华网、莆田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闽西日报」,搜索「lymxxww」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此注册

x

手机扫一扫,直接访问本页内容
有保无险
回复 打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此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X

1、不得发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用户不得发布负面言论。不得发布与本网站主题无关的内容。如有违反,将采取删除、屏蔽等处理措施,直至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2、网站内容仅为学习笔记、摘录、信息整理,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信息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

3、本站不会销售保单,请注意防范风险。

4、根据相关部门的最新要求,所有发帖及评论均须实名制,请实名认证后发言。

注册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