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就“保险向善:迈向新保险文明时代”这一话题与大家分享近期我的一些思考。
当下,大家最为关注莫过于持续发酵的中美经贸分歧问题。上周,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在G20大阪峰会上会晤,并同意重启经贸磋商,标志着问题的解决进入一个新阶段。
而追根溯源,问题根本在于两国截然不同的主张:
特朗普总统从竞选到上台,一直反复强调“美国优先”政策,他说“从今往后,只有‘美国优先’,每一个决定,都将为了美国的利益而做出”。
习近平主席则明确指出,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
两种不同的观点,高下立判。美国发布关税举措,不仅伤害中国,破坏世界经济,自身也深受其害,属于典型的“损人不利己”。中美商会调查显示,高达74.9%在华美国企业认为,美国增加关税对其业务产生消极影响。同时,美国国内农业损失巨大,国内生产商负担增加,电信业发展受到影响,普通美国家庭也付出更多代价,影响了日常生活。
大航海时代全球贸易起步,彻底打破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与地区相互隔绝的状态;工业革命催生经济全球化浪潮,让商品、信息、资本跨越国境;信息技术革命则让全世界70亿人生活在比邻而居的“地球村”,开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合作、共享、包容、多赢的“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发展的主旋律。这不仅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新时代下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历史的洪流将推动我们走出传统商业文明,探索并构建新商业文明。
(一)自1776年蒸汽机诞生以来,现代工商业文明催生和创造了无数人类奇迹
1776年,瓦特制造的蒸汽机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也标志着现代工商业的起步。瓦特与蒸汽机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恰恰是商业文明的巨大贡献。瓦特的身份并不是发明家,他并没有发明蒸汽机,蒸汽机模型是在1679年由法国物理学家发明,而瓦特则是在100年后第1个将蒸汽机实现商业化的企业家,他首先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蒸汽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并通过抢注大量专利保证公司商业利益,并于公司成立的第二年成功推出第一台实用功能的蒸汽机,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瓦特的讣告中写道:“蒸汽机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坚实基础”。而创造这一奇迹的不是科技发明本身,而是伟大的商业文明;是瓦特的企业家精神、商业经营能力和他对财富的追求,开启了人类的新时代。
随着蒸汽机的商业化应用,现代工商业文明不断推动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不断迸发巨大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彻底了改变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貌。工业革命以来200年创造的财富,超越了人类5000年以来的农业文明发展的成果;新科技革命以来50年所创造的财富,超越了工业革命200年创造的全部财富。工商业文明推动人类走出了自己的“孩童时代”,从“小步蹒跚”,到“大步奔跑”,再到“高速飞驰”,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不断提升。
(二)传统商业文明下,公司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工业革命以来的工商业是一种传统商业文明,践行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利己主义”,相信只要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会在 “看不见的手”牵引下,带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
传统商业文明是指,公司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中,在法治框架下,充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而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
传统商业文明具有以下5个鲜明特征:
一是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公司价值观从“利己主义”角度出发,遵循理性、自利的“经济人”的特点;
二是追求目标为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推动收入增长和成本降低;
三是经营逻辑遵循“丛林法则”,为增加自身利益,必须从交易对手、员工、社会身上“获取”更多利益;
四是经营行为采取零和博弈的“红海战略”,从竞争对手处抢夺市场份额,对供应商压低供货价格,最大化获取员工劳动价值,尽可能将社会责任转嫁给外部等;
五是在经营结果上,创造的是“薄价值”,即能够带来短期利益回报,但往往会面临可持续增长的压力。
回望历史,我们首先应当高度赞赏传统商业文明的伟大贡献,承认其带来的生产力飞跃进步,为社会创造的巨大财富积累,尤其是传统商业文明倡导的法治环境下的契约精神和自由竞争,对当今社会仍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传统商业文明具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这样说道:
“过去几百年的商业模式并不成功。它不聪明、不美丽、不公正、缺乏德行——它并没有带来好的生活。”
(三)商业文明的环境正在改变
当今世界的新商业环境下呈现三大根本性转变,传统商业文明已经难以适应:
一是科技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催化剂和助推器。科技的研发与应用,至关重要的是形成开放、共享的平台,打破国界、打破组织边界,促进人才和知识的自由交流。而传统商业文明所倡导“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与发展科技所需要的开放、共享的精神无法相容,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科技创新的活力。
二是大多数行业已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过去,很多行业还处于欠发达的短缺经济时代,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够有销量,有收入。而现在,以满足人们基本需求为主的许多基础行业都进入过剩状态。按照传统商业文明的竞争理念,即使占据了全部市场份额,在过剩经济下,也终将陷入发展停滞的泥潭,亟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三是“生态系统”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新商业环境下,公司与所有生态伙伴共同开创未来,这些生态伙伴包括客户、业务伙伴、员工、监管者、股东、社区以及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传统商业文明过分强调企业单打独斗的竞争优势,无法获得协作共赢的生态优势。
(四)新商业文明的来临
在新商业文明下,公司以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为出发点,推动共同价值最大化,以壮大和繁荣整个共生、共享、开放、共赢的生态系统为经营逻辑,创新突破传统业务空间,开创可持续的价值增长。
一是出发点,从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出发,站在相关方的立场看待自己,定位公司存在对于外部、对于世界的价值;
二是追求目标聚焦共同价值最大化,为每一个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寻求整体价值增长;
三是以壮大和繁荣整个生态系统为经营逻辑,着眼点不再关注于“切取”更多蛋糕,而是“共同做大蛋糕”,让整个生态繁荣和壮大;
四是通过创新开辟“蓝海”的经营行为,打开新的价值空间,着眼于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通过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脱离零和竞争的“红海”,开辟创新发展的“蓝海”;
五是在经营结果上,为人们带来美好和幸福生活,为社会增加更多福祉:不是销售数量更多、价格更贵的产品,而是为客户带来幸福生活;不是不可持续的短期利润,而是股东与社会的长期共同价值。
美国知名管理学家乌麦尔·哈克指出:真正的价值是可以增长的价值,对董事会、股东、公众、社区和自然环境都有益。
(五)新商业文明的典范:耐克从贩卖运动鞋,到创造健康运动的生活方式
1.过去:在亚洲通过廉价劳动力制鞋赚取大量利润
费尔·奈特于1964年创立了耐克公司,采用海外生产的策略,通过建立最好的海外生产运作模式,教会代工厂商学会新设计与款式,并维护品质水准,迅速获得了高额收入和利润。耐克从低人力成本国家开拓代工厂商,成为商业文明史上的创举。
在这一发展阶段,耐克策略焦点完全集中于:如何以低廉的成本,销售更多的运动鞋。
到了80年代,美国锐步公司向耐克发起挑战,推出款式更加新颖的运动鞋。直到1987年,锐步更上一层楼,以30%的市场占有率,一举登上运动鞋市场盟主的宝座,耐克则以18%的占有率落后于锐步。
耐克开始痛定思痛,重新定位自身的价值观和经营举措。经过10年的重新调整,耐克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成长,1996年攀升至43%,超越了锐步的16%,并收获巨大的社会认可,荣膺“改变世界的50家公司”的赞誉,耐克究竟是如何转变的呢?
【注:数据为耐克美国市场数据】
2.现在:从贩卖运动鞋,到推动健康运动的生活方式
一是培养科学运动的生活习惯
跑步挑战赛:以在中国的举措为例,2008年开始,耐克开始在上海启动10公里挑战赛,让数十万中国跑者与数百万全球跑者一同跑步与竞赛。
奥运冠军教授运动技巧:同时,耐克还邀请奥运会世界冠军,向中国跑者介绍经验,结合自身实践向他们传授训练技巧。
引导全球小学生健康运动:仅在2018年一年,耐克就投入8000万美元,在全球推动了1650万名小学生参与“活力校园”项目,通过送教上门、教师培训、教材开发等方式推动学校体育运动发展。
二是塑造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耐克自2006年推出运动APP——“Nike+”至今,已经从一个简单的记录跑步里程的工具,成长为一个全球运动爱好者分享经验、进行挑战、相互鼓励的数字社区,耐克还推出线上教练等功能,提供便捷的跑者指南与跑者集结功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耐克通过APP所创造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动社区,实际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动俱乐部。
三是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随着耐克不断深化自身的转型,其所宣扬的理念,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运动的范畴,更是一种“无惧挑战,超越自我”的精神。耐克公司举办大量的营销活动阐述和宣扬这种精神,包括广告、宣传片,线下活动等等。
不但在各类营销活动中请运动员讲述他们为梦想拼搏的案例,还会将镜头对准普通人,刻画这些默默无闻的奋斗者的形象,讲述一种依靠自身坚韧不拔的努力,竭尽全力敢于胜利的精神。
四是注重推动可持续发展
耐克还提出一项宏伟目标:在2025年以前实现在全球业务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2018年,耐克已在其自有及经营的设施中实现了75%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自2010年以来,耐克已将回收的64亿个塑料瓶转变为可再生聚酯材料的鞋类和服装。此外,耐克还通过引进可持续棉花节约了320亿升水。截至目前,99.9%的耐克鞋类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都通过回收或有效的能源转化实现了再利用,实现了从废旧鞋子向新鞋制造的反向物流,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耐克过去是如何销售更多运动鞋,让运动鞋成本更低,而现在则是从科学运动习惯,到健康生活方式,再到一种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状态,为整个社会、自身生态创造了一种共同繁荣的良性价值循环。这从多个层面体现了“新商业文明”的应有之义。
2016年,耐克入选《财富》杂志“50家改变世界的公司”的榜单,名列第六;能够入选这一榜单的公司都是最受尊敬的、对世界带来积极影响的伟大公司。
正如耐克创始人奈特所指出的“这一切的一切绝非只是生意,永远都不是。假如有朝一日真的变成纯粹是生意,那就代表这门生意非常糟糕。”追逐有意义的美好生活,实现伟大的生活梦想才是耐克努力追求的目标,而随之而来财务数字的增长,只是附带而绝非出发点。
(一)保险发展的里程碑
回顾了商业文明的演进历史,我们再来看保险的发展。现代保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近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史。
大航海时代,保险助力让世界各国彼此相连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起步,现代海上保险14世纪中期在意大利诞生,保险让更多的海上探险者能够后顾无忧地勇敢地探索世界。
经济发展后的城市化,带来人口向城市集中,火灾风险逐渐增加,1666年伦敦大火之后,火灾保险诞生,为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安全保障。
工业革命以来,保险助力交通、贸易、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后,铁路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1855年,英国铁路乘客保险公司首次提供铁路承运人责任保险。随着商品经济高度发达,19世纪初,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和美国相继出现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极大推动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新科技革命以来,保险助力人类向宇宙空间进发
新科技革命带动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带动保险的创新。20世纪初,航空意外保险在英国和美国分别诞生。1965年,首个卫星保险诞生,保额为350万美元,推动人类向更广阔的空间进发。
围绕人类社会保驾护航,守护亿万生命
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让许多“绝症”变为可以康复的“重疾”,为了应对高昂的治疗和康复费用,解决“能治好却治不起”的痛点,1983年,重大疾病险在南非问世,迅速普及到欧美。
保险的历史告诉我们,保险始终伴随着经济进步而自我更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而服务。
(二)保险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保险对人类文明的核心意义:通过风险管理,赋予人类勇于创新的勇气,加速现代工商业文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保险是商业文明能够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的基石。保险为大航海时代的劈风斩浪的航船保驾护航;为工业时代的汽车上路、飞机上天消除后顾之忧;让每一个遭受疾病或意外伤害的人们能够重新恢复有尊严的生活;如果没有保险的风险分摊和转移机制,人类文明的尊严和道德底线就无法真正建立。
保险的具体意义又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经济补偿:在灾害发生后,保险所体现的及时补偿,帮助人民恢复正常生活生产,有着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
为整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保险资金中的闲置部分重新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支持实体经济建设。
改善社会管理,带来和谐与稳定:通过保险对社会运行各个环节进行保障和优化,从而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保险的存在,大大地提升了这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保险的存在,对社会非常重要。
(三)中国保险业的成就与痛点
成绩举世瞩目:40年达到发达国家200年的发展成就
自1979年国务院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8万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大国,目前是对世界保费增长的贡献度最大的国家。伴随着改革开放红利而迅速发展的保险业,完善了中国的金融体系,并成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柱。
2018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共计6897万亿元,同比增长66.2%。其中,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长34.7%,在全国卫生总费用中占比首次突破3%;大病保险覆盖居民已突破10亿人,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平均提升14%,试点以来累计赔付超过1900万人次;农业保险为近2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4.2%。以平安人寿的主力保障产品平安福为例,已经实现106亿赔付,为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快速发展的中国保险业,仍有诸多痛点亟须解决
一是传统营销队伍重“量”轻“质”,代理人队伍大增大脱;二是服务成本高,产品同质化水平高,消费者需求未能充分满足;三是管理水平不足,带来发展隐患;五是相对于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保险企业创新不足,产品形态老化,没有与时俱进。
尤其是科学技术在突破创新,实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带来可保风险不断发展变化,保险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空间不断扩展,而反观保险业自身,在产品、服务的诸多方面却创新不足,长此以往,将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开创新保险文明
随着新商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以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新保险文明时代已悄然来临:保险业以社会和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领先科技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不断延展和拓展风险管理的功能,最终为客户创造更幸福的生活,为社会增加福祉。
“新保险文明”具有利他性、共生性、延展性三大本质特征。
利他性:新保险文明秉持超越自我视角的使命感,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提升社会整体的福祉为出发点和奋斗目标。
新保险文明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绝不是保险公司自身,而是将自我发展与整个社会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联,以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定义自身存在的价值。
共生性:新保险文明追求整个生态系统下全体生态伙伴的共同价值最大化。
独木不成林,新保险文明下的保险生态不仅包括客户和保险公司的所构成生态圈,还包括营销员,员工,股东,监管机构、同业公司,以及医院、体检机构、健身机构、养老机构、健康食品提供商、风险管理咨询机构、财务管理机构等生态伙伴,通过开放、共享、合作和共赢,壮大和繁荣整个生态。
延展性:新保险文明基于风险管理功能,通过外延式成长和突破式创新,不断扩大保险功能,创新保险服务形式,打开新价值空间。
新保险文明不再沉迷于传统方式下的同质化竞争,而着眼于生态系统整体的开阔视野,超越保险产品合同本身的局限定位,以对客户的服务为切入点,扩大服务的外延,创新服务的方式,共同打开行业发展的新空间。
(五)新保险文明开启新发展空间
1.将保险的事后补偿功能拓展到广泛的风险管理服务
在传统保险产品的业务模式看来,保险人在事后,根据合同约定对风险损失,赔偿相应的保险金,被视作风险管理的“后防线”。而事实上没有一个客户愿意主动使用保险,因为那意味着风险已经不可挽回地发生了。
而基于新保险文明的理念和科技的手段,保险业需要与时俱进的进化,从单纯提供风险发生后的“财务补偿”进化到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方位的风险预测、管理和解决方案。
一是在事前的风险预测、风险预防、风险降低:如:可以提供企业风险管理咨询和防灾减损,帮助企业建立管控风险的工作流程和体系,提供个人健康服务,通过医疗和保健手段降低个人风险等。
二是在事中的损失减少,当风险发生后,尽可能帮助客户将损失降到最低,如:开发针对火灾风险的灭火系统,提供针对个人的医疗急救,就医协助等等。
三是优化事后的风险补偿和风险恢复,如利用大数据进行动态风险定价,利用物联网优化核赔流程,使得保险业服务生产、生活的效率更高。
2.以健康险生态为例,向风险管理拓展
以健康险为例,在新保险文明下,我们能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空间如星辰大海般广阔。
(1)事前预防和保健,让客户拥有健康体魄和快乐心情。
基于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健康资讯;为客户提供深度体检服务,防患于未然;为客户提供健康饮食,从源头改善体质;引导客户参与健康运动,强健体魄;为客户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客户获得心理健康。
(2)事中问诊和治疗,让客户能够安心医治和恢复健康。
为客户提供线上问诊,快速便捷地界定病情;为客户提供线下就医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好医院、好医生;与医院建立直连通道,方便(甚至无需)客户支付医疗费用;针对慢性病,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持续的线上慢病管理。
(3)事后调理和保养,让客户重新回到健康生活。
诊后及术后随访,定期检查和规避病情复发;针对病后康复的亚健康状态,提供中医养生服务;提供专业建议,指导客户科学康复。
这些围绕客户健康所做的一系列用心投入,不再是基于保险产品合同条款和销售话术的“红海之战”,而是繁荣整个生态,让“大健康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物种都获得成长和繁荣的机会。
(1)对于客户,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持续的身心健康
我们不再只想着如何销售推动,如何获客和转化,如何推动客户购买更多保单;而是从客户的角度为他考虑,帮助他免受风险的伤害,让他更加健康,身心更加愉悦。
(2)对于同业保险公司伙伴,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我们不再比较谁的保费更低,谁的投保条件更宽松,甚至谁的退保现金价值更高;而是比谁的客户更健康,谁的客户少生病,甚至不生病;比谁的客户能够更方便的就诊,更快速更全面的康复。
(3)对于每一个代理人伙伴,突破事业发展的空间
我们不再求客户买保险,劝客户签单;不再费尽心思的与银行、证券和信托争夺客户;而是理直气壮地高举“保险姓保”的大旗,抱着帮助客户的理念,给他带来健康,给他带来任何其他产品和服务都无法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4)对于生态伙伴,相互赋能,共同成长
我们不再单纯进行业务商务谈判,处在被动的谈判地位,逼迫让其提供信息数据;而是在大生态体系的理念下,进行数据、资金、客户的共享,促进彼此的互利和繁荣,为客户的健康生活而携手共同奋斗。
正如前面我们谈到的耐克案例:客户需要的不是一双运动鞋,而是科学的运动习惯,是健康的身体,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同样对应到新保险文明,我们就会发现:客户需要的不是一份人寿保险合同,而是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美好的生活。
只要我们向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中国保险业就能够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引领新商业文明的发展,为了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伟大的贡献!
三、新保险文明重新定义保险的内涵:人民幸福生活的守护神
与过去的保险代理人定位相比,新保险文明将呈现一种进阶式的升级发展:
如果我们将自己定位为“保险产品的推销者”,我们关注的是产品带来的公司利润,核保核赔的严密性,以及销售的规模及增长速度,我们围绕保单的销售,不断追求更大规模和更高的公司盈利。这是一种相对薄的价值。
如果我们将自己定位为“风险管理师”,我们会寻求扩展保险的功能和我们的服务范围,帮助客户预测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帮助客户解决应对风险的繁琐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价值就增厚了。
而如果我们定位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守护神”,就会更加关心和关爱客户,着眼于他风险管理的全部需求和在此基础之上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守护客户的财富健康,让其财务状况免受重大风险的伤害,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风险损失陷入财务困境,甚至丧失毕生积累的家庭财富;守护客户的身体健康,帮助客户“治未病”,让客户通过健康管理服务收获强健的体魄,并以此作为积极生活的基础不断收获幸福;守护客户的心灵健康,让客户免受人生的焦虑与不安的困扰,能够更从容、更安心地享受生命一点一滴的美好。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所言,“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也应是如此,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每一位保险人的职业奋斗目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曾指出:“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金融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现社会目标。如果金融不负众望,那么它就是帮助我们实现美好社会的最佳手段。”
各位朋友们,面向新时代、新环境、新机遇,我们应当共同开启“新保险文明时代”,秉承善心善意,用心做好人民幸福生活的守护神,通过开放、共享、合作和共赢,壮大和繁荣整个保险生态,打开保险业发挥更大作为的新空间,推动整个世界向善向上,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贡献力量!谢谢大家!